时间: 2024-01-23 02:00:40 | 作者: 凹版印刷机系列
“一块布托起一座城”,盛名之下的绍兴柯桥,今天面临更多的是突围压力,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印染业利润下降达2.6%;今年1~8月,柯桥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8%。
冷冰冰的数据背后,是全球市场需求复苏缓慢、订单下降、劳动力和土地等成本上涨。适应新常态,最好的办法是创新。作为传统优势产业,柯桥纺织制造的创新路径是向高端迈进,从规模效应向价值增长升级。
9月底,作者走进柯桥,发现这里正经历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深刻转型,作为创新主体,一批领跑者从市场、技术、品牌等方面不断求新、求变、求进,蓄积澎湃创新动力。
“乌兹别克斯坦40台、斯里兰卡18台、越南24台国庆假期也加班。”绍兴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如炎向作者透露,今年以来,公司产品“越峰纺机”新拓展目标市场三个,出口同比增长30%。
15年前,当谢如炎将第一台纺机卖到印度,众多同行并不以为然。15年后,当操着不同口音的老外千里迢迢寻到绍兴纺织机械集团,豪爽下单时,留给这些同行的是“羡慕嫉妒恨”。
近年来,国内纺织机械持续低迷,亏损额逐步扩大。行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1~5月,亏损面达17%,拥有数百家企业的柯桥纺机板块也不例外。而绍兴纺织机械集团非但没有亏损,销售、利润同比增长15%以上。“我认为,并非需求减少,而是需求市场变化了。”谢如炎以越南为例介绍,一台纺机,木结构比例占到一半以上,相当于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
跟着需求变化探索市场,是产品渠道创新的利器。早在2000年前后,谢如炎与印度厂商合作办厂,尽管只办了三四年,但中国制造“越峰纺机”已在印度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绍兴纺织机械集团通过培养本土技术员、发展本土代理商,与产品建立多方位连接,市场水到渠成。
家住印度苏拉特的伯位苏拉,多年代理“越峰纺机”的销售,他告诉作者,“越峰”在印度是响当当的品牌,今年他已售出200多台纺机。像这样的全球代理商,绍兴纺织机械集团已培养30多人。
“几乎每周都会有国外考察团过来,印度团队更是隔三差五来。”谢如炎介绍,从三五万的中端纺机到三四十万的高端纺机,乘着“一带一路”政策东风,市场半径加速扩大。较之三年前,“越峰纺机”出口比例从10%跃升到50%,这一比例还在继续扩大中。
“明年春夏的设计样已经交付了,马上开始秋冬季面料的设计。”柯桥创意大厦5楼,皓质华琚纺织品设计有限公司当家人苏醒向作者透露,上周刚刚与意大利、美国方面做深度沟通,在面料手感和风格上有一些新的想法。
“皓质华琚”是柯桥创意园引进的一家设计机构,尽管入驻不到两年,却已是名声在外。包括北京卡里亚里、广州欧韵佳等国内一线女装品牌都“盯”着她的设计。在柯桥本地,一批织造企业也等着她的“活”。
一手牵品牌服装公司,一手挽柯桥织造企业,“皓质华琚”就像一位红娘,让一个由“国际流行趋势-客户的真实需求-生产的基本工艺-成品款式开发”组成的产业链结构从此打通,面料生产到成品销售实现无缝对接。
作为全省工业科学技术创新项目之一,“皓质华琚”主持的创意设计增强纺织品链条完整性的创新应用研究,到今年9月,已是硕果累累:为50多家客户进行设计打样万余款,30%以上实现量产。
于柯桥织造企业来说,“皓质华琚”的到来,是一场“被革命”。“她的东西难做,但做好了赚头大。”柯桥一家品牌纺织企业主坦言,两年前,当苏醒抛出全新样式设计理念请他一起试验时,他嫌麻烦拒绝了。可后来发现,另一家做出来了,尽管是小批量但附加值却是普通面料的几倍。他急了,第二年主动找到“皓质华琚”要求重启合作。
未来5年,中国面料需求将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增长。而传统纺织产业,却频现大量压货现象,其症结是信息不对称。“皓质华琚”在面料生产到成品销售之间,搭起一座连接的桥,实现无缝对接。
作为国内资深设计师,苏醒放弃大品牌优渥的待遇,加盟柯桥,吸引苏醒的正是全球面料采购基地这一大市场。“我们的想法可以在这里最快落地,在不断试错中,找到市场的爆款。”这也是“皓质华琚”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收获国内知名品牌服装青睐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柯桥,“皓质华琚”并不是个案。以F5创意园、中国轻纺城创意园为主力平台,柯桥加速推动纺织创意全产业链发展。截至8月底,100多家创意机构完成设计研发等服务性销售额1.02亿元,带动制造、贸易企业形成91.9亿元销售。包括瓦栏、中欧、优图网、中国花样设计网等花型面料网上交易平台的兴起,合力为柯桥纺织“二次创业”积蓄新的澎湃动力。
走进位于柯北工业园区的梅轮电梯公司,几辆大卡排队装货。“行业产能过剩,但我们所有生产线满负荷运行,就是靠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公司董事长钱雪林快人快语,他告诉作者,9月份以来,日均销售四五十台。到目前,销售、利润同比增长20%左右。距离“梅轮”几分钟车程,占地百亩的新厂房正在加紧建设,预计明年10月完工,年产两万台,销售额20亿元以上。
2000年“梅轮”成立,成为贴牌生产商。“有饭吃,饿不死,但永远没市场主动权。”让钱雪林痛心的是,“梅轮”最多时为包括日本三菱在内的20多家知名电梯品牌贴牌代工,几亿产值,但没多少人知道是“梅轮”加工生产的。
“梅轮”决心自创品牌,将更多的利润源源不断投入原创。用好、吸引、培养技术人才,目前梅轮电梯已经集聚了6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管理人才。最近3年,企业成功开发出包括消防电梯、病床电梯、无机房汽车电梯等细分市场的产品,获得上百项专利,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2010年,“梅轮”贴牌代工画上句号,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品牌销售。
全世界90%以上电梯零部件由中国制造,但与国际大品牌竞争,国内仍有差距。从2012年开始,“梅轮”着手攻关电梯“黑匣子”技术,去年突破关键性技术。“像飞机黑匣子一样,实时记录,可在手机上实现远程控制。”在“梅轮”研发室,技术人员告诉作者,今年5月产品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销售已破千台。
一直以来,纺织印染“打喷嚏”,柯桥经济就“患感冒”。作为创新力量的重要一翼,“梅轮”们的成长加速打破这种被动局面。1~8月,全区实现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6.56亿元,同比增长7.1%。
下个产品:人民币有几种印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