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1939年底的冬天,异常寒冷。萧瑟北风中,一位远道而来的神秘客人,叩响了上海公共租界成都路的柳宅大门。来人是时任苏北行政委员会保卫处督察长的吴福海,他来拜访柳宅主人柳溥庆。

  吴福海这次登门,是受后来的江淮银行印钞厂厂长胡金魁之托,前来上海寻找技术上的支持。支持什么?支持抗日根据地印刷自己的钞票——抗币。为什么找到柳溥庆?因为他是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技术过硬且让人信服的印刷专家。

  (整理自《柳溥庆传奇人生》,该书由陈宏阁之子陈发奎与柳溥庆之女柳伦编著)

  柳溥庆是江苏靖江人,他的家乡生祠镇,因有一座始建于南宋供奉岳飞的生祠堂而得名。生祠堂后来改名岳王庙,但生祠镇的名字却流传了下来。

  镇上流传着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柳溥庆从小耳濡目染。他的父亲柳文相,是一位饱读诗书的传统读书人,因光绪年间废除科举而与仕途无缘,前往常州城做了一名私塾先生。然而,此时私塾受时代的冲击已然式微,柳文相又转型做师爷。

  孩提时代的柳溥庆随父亲迁居常州,一方面跟随父亲学习,另一方面全身心浸润在常州城的深厚文脉之中。

  1910年,柳文相经人推荐,到上海一家图书公司任校勘书记。两年后,他将全家人接到上海。12岁的柳溥庆,从此成为一名“新上海人”。

  1913年底,为帮助父亲养家糊口,身为长子的柳溥庆离开校园,进入印刷厂,当了一名铸字工。铸字,是印刷行业的第一道工序,正是从这里起步,柳溥庆日后成长为我国印刷行业的泰斗人物。工作之余,柳溥庆专心研习书法、美术、设计,成长为一名既专且博的印刷人才。

  一年后,柳溥庆进入商务印书馆。当时的商务印书馆,是国内各科学者、专家群英荟萃的地方。五四运动前后,陈独秀、邵力子、陈望道、恽代英、茅盾等先后在商务印书馆聚会;馆里还成立了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到处充盈着求知向上、心怀天下的新气象。柳溥庆白天工作,接触的是新知识、新思想、新人物,晚上则去夜校学习,学习国文、英语、数学等等。他内心奔涌着融入时代变革的强烈愿望。

  五四运动后,柳溥庆加入了留法勤工俭学会,每晚学习法语,预备赴法留学。不久后,他因为业务能力出众,被时任商务印书馆印刷所副所长郁厚培选中,进入美国人海林格举办的印技培训学校,并很快崭露头角。不久后,他又利用业余时间进入刘海粟掌舵的上海美专,专研美术。

  1924年3月,柳溥庆赴法勤工俭学。此去,他还以社会主义青年团员的身份,肩负着一项重要的工作——受时任中央委员亲自委托,他要将代表组织写给周恩来的信,带给收信者本人。

  柳溥庆到法国后,首先做的,是与旅欧支部接上组织关系。他顺利找到周恩来,将信和一些文件转交给了他。

  这段时间,柳溥庆还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组织的《赤光》半月刊设计了封面,这张构思精巧、风格鲜明的封面,后来被认为是民国以来最早的平面设计作品。

  1924年7月,柳溥庆与周恩来、等同志一起在巴黎参加了“中国青年团旅欧总支部第五次代表大会”。同月,又与周恩来、李富春等参加了“中国驻法国总支部第二次代表大会”。这个大会宣布了国内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柳溥庆初到法国,入读法国里昂国立美术学院,与蔡元培的长女蔡威廉是同班同学,就学期间,他曾与蔡威廉等人一起拜访过前来法国的蔡元培、李石曾等人,聆听这些大师级人物的教诲。后来,他又前往巴黎美术学院学画,并与在里昂国立美术学院期间一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927年,由于时局变化,柳溥庆离开法国,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这所学校旨在传播马列主义、培养共产国际的干部。此外,还设有翻译局、印刷厂和中国问题科学研究所三个附属机构为教学服务。正是在这所学校,柳溥庆认识了他后来的终身伴侣周砥。

  在莫斯科留学的后期,柳溥庆任莫斯科第14印刷厂、苏联消息报印刷厂、工人日报印刷厂和莫斯科中央彩色照相制版中心的技师,负责培训印技人才,传授先进的制版技术。

  此时的柳溥庆已经是一位既有先进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印刷专家了,也是当时中国唯一能用法、英、德、日、俄五种外语及时关注世界各国印技动态的学者。

  此时的上海,已和柳溥庆7年前离开时大不相同。他昔日熟悉的同志,有的被捕,有的被害,有的已经撤离。苦寻组织无果的柳溥庆,在上海美专昔日同学杭稚英的帮助下,被上海三一印刷厂聘为平版部部长兼技师长,得以解决生计问题。

  在此期间,他采用当时先进的平凹版制版技术,印制了著名的《美术生活》杂志。这种技术的采用,将中国印刷技术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鲁迅先生十分喜爱《美术生活》杂志,他曾将自己选编的《死魂灵百图》《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经人转交由柳溥庆负责印刷。柳溥庆亲自把关印刷版画集,他知道用照相制版,可以很细腻、真实地反映原作的素描、木版、石版和铜版画的效果,并且用中国的宣纸才能印出真版的艺术意味。版画印刷出来后,得到鲁迅高度认可。

  当时,柳溥庆还举办印刷技术培训班、开设印刷知识技术讲座,培养了大批的技术人才。

  1935年9月,柳溥庆还与著名机械制造专家陈宏阁合作制造出世界第一台华文照相排字机,事迹被载入中国印刷史。

  此时的柳溥庆,尚未真正开始货币印制工作,但他毫无疑问已经是中国顶尖的印刷人才了。

  得知吴福海的来意,得知是要为新四军的抗日根据地印刷抗币,柳溥庆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理解抗币对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性。

  当时,市面上流通的货币非常混乱。针对日伪对根据地实施严密封锁,发行各类日、伪货币掠夺根据地物资的严峻局势,根据中央关于“华中各地应急速成立银行,发行边币”的指示精神,新四军必须有自己的钞票。而也正是在柳溥庆接受印制工作,并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人才支持后,新四军于一年后的1941年4月在盐城设立了江淮银行,并开始筹办江淮银行印厂。

  柳溥庆承揽下印刷工作后,立刻开始实施。为了不让外人发现,他在票券制版时没有刻行名。当时租界里钱庄很多,几乎每家钱庄都有自己专用的钱票,以钱票名义就可以公开印刷“抗币”。

  柳溥庆秘密设计了一角、两角、五角、一元四种面值的票面图案,再请雕刻专家、弟弟柳培庆将之雕刻成四只单张铜版;再制出印刷大铜版后,组织所有职工加班加点赶时间印刷。

  1940年初,“抗币”印出来了。工人们回家后,柳溥庆与同志们将切割好的“抗币”从后门搬进家里,用牛皮纸一叠叠包装起来,伪装成肥皂,装进木箱。最上面,再放两层包装形似的真肥皂,并于当夜用船运往苏北。无名票券送到苏北根据地后,加盖“江南商业货币券”章,就能够正常的使用了。

  1942年5月,选址苏北的江淮银行印厂建好。但因遇日寇大扫荡,被迫搬家,于当年8月另址建成。新四军军部对二次落成的江淮银行印厂十分重视,并举办了开工典礼,陈毅、张云逸、饶漱石等人都来到了印厂。得知“抗币”的顺利印刷有赖于幕后英雄柳溥庆、柳培庆兄弟的支持时,陈毅点头夸赞。

  出席开工典礼的人们没想到,与他们一起筹建印厂的柳溥庆,日后将会更深入地参与到国家的货币印制工作中来。

  新中国成立后,柳溥庆任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管理局总工程师兼印制技术研究所所长等职。

  他研创出“先印金后压印”工艺新流程,印出国徽图案精准、富有立体感的请柬,得到周总理的赞誉。1956年他被国务院确定国家二级总工程师,这是当时印刷界最高级别的职称。

  1951年,柳溥庆以中国商务代表团成员身份赴民主德国订购印钞机。1953年前去验收时,他发现订购的轮转凹印机有缺陷:不能印刷多色接纹凹印刷钞票。柳溥庆对此提出异议,对方却坚持要尽快交货付款。应中方一再要求,双方多次会同检查机器,仍不达要求。德方最终采用柳溥庆提出的 “逆转擦版法”原理的创新方案,试印成功。柳溥庆攻克了凹印刷技术500多年无法一次印成多色接纹钞票印样的技术难关。

  他还与其他专家合作,研制出我国第一批国产“五星古钱图案水印纸”,并用来制造我国的两元券、一元券和五角券。从此,中国印钞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变成全球上有自主知识产权、自力更生生产水印钞票纸的发展中大国,彻底摆脱了对外依赖,自立于世界货币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