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旬,位于福鼎市贯岭镇工业项目区的通用设备产业小微园项目基本完工,标准化厂房统一对外招商,引导福鼎市散落在城区周边的小微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同时吸纳浙江省相关企业入驻。
小微园项目临近贯岭高速互通口,企业入驻后,物流运输将更方便快捷。与此同时,贯岭镇也将进一步发挥推进工业转型的经验以及优势,带动闽浙边界小微企业在园区中产生“聚变”,形成更加紧密的上下游配套关系,从而更高效地推进“智改数转”等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举措。
“工业转型,意味着吸收先进经验,改变原来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带领企业‘智改数转’、强化产业链式发展,从而提升工业附加值。”贯岭镇企业服务中心干部章维钱说。贯岭镇地处闽浙两省交界,是福鼎承接温州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桥头堡”。近年来,立足“边界镇”的产业转移基础和优势,贯岭镇精准对接优质产业资源,构建优势互补、高水平发展的边界区新格局,加快培新育优,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成为闽浙边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的“主推手”。
“在2003年以前,贯岭只是个农业小镇,工业基础薄弱,但在客观条件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章维钱回忆,因地处闽浙两省三县交界,县道、省道、国道、高速贯穿镇域,贯岭镇成了福鼎承接温州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桥头堡”。
2005年底,贯岭镇充分的利用温福铁路弃碴地和周边丘陵山坡地做综合开发,成立了工业项目区。由此,贯岭工业实现“从0到1”的跨越,形成“闽浙边界工业走廊”。“但是,与此同时,小、散、弱以及产业低端化等弊端逐渐显现。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实施技改项目,改造低效能厂房,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撬动新型工业发展。”贯岭镇分管工业的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吴瑞光说。
日前,记者来到福建昶泓印刷机械制造项目生产现场,工人在数字化系统上设置好数据参数,便能让生产制造的部分流水线进入“自动化”“智能化”。
该项目于2019年落户贯岭镇,产品依据市场需求来做自主设计,再采用整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主要生产高端柔性印刷机、透气膜印刷机、卫星式柔版印刷机等,产品销往国内外。“最近,我们主要承接俄罗斯、秘鲁以及广东等地的订单,预计今年可生产25台印刷专用设备,总产值可达7000万元,比去年翻了近1倍。”项目总监林展锦说。
走进福建溥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生产线高效运转,一块块高山稀土经历一道道工序后,被加工成LTCC低温共烧陶瓷材料等产品。
“我们集材料设计、高技术创新、应用发展研究于一体,将‘基础研究—工程化生产’有机结合,目前主要试生产介质铁氧体嵌套复合基片、LTCC低温共烧陶瓷材料,以及部分华为环形器产品。”该公司董事长黄有华介绍。
创新引领,提质增效。从企业引进到建成投产,当地主动和企业对接,提供“一站式”服务。近三年,已为多家企业累计申请技改补助320万元,并成功协调办理历史遗留产权证4本,助力企业增产增效。
在闽浙“边界村”——贯岭镇分水关村家具产业园的万顺海绵制品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忙着将成品床垫装车,运往浙江省温州市。
“我们主要承接床垫定制、贴牌等。选择在这里建厂,一种原因是本地政策支持,上下游企业组团入驻,可以共享资源;另一方面是地理位置优越,离浙江省近,可以更快打开销路。”该公司负责人杨海斌说。
分水关村是福鼎市承浙入闽的“北大门”,也是省际边界地区发展的前沿阵地。正是看好这里的发展前途,12家来自闽浙两省的高档家具企业一同落户于此,抱团发展,打造分水关家具产业园。
贯岭镇党委副书记邵克斌介绍,早在产业园建设阶段,当地就着眼于家具企业的各类实际的需求,加大扶持培育力度,配套好交通、物流等。同时,一条完善的家具行业产业链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中仕家具、嘉乐福家具等企业,开始探索“前店后厂”模式,以透明化的工厂生产为依托,设立展厅对外开放,并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进行销售,深受消费者欢迎。
“工厂直供省去了中间商环节,让客户的真实需求与工厂直接连接,提高了性价比,让我们消费者有更直观的消费体验,也让企业更有竞争优势。”中仕家具负责人苏中坚说。
家具加工产生的废料何去何从?在福鼎市冠华木制品有限公司,废弃木料通过机器挤压,变成可再利用的生物质颗粒能源。
“这是一种可替代煤炭的锅炉燃料,通常用于食品、服装、化铝等需要蒸汽、供热的企业。最近,我们准备搬到新厂房,预计满产后年产能可达到2万吨。”负责人陈大会说。
从贴牌加工到全屋定制,再到前店后厂、物流配送、废料回收等,贯岭镇着力推动家具产业链集群发展,建立起相互合作、上下游配套的生态关系,并与泰顺县月湖村的彭月产业基地、轻工产业城形成产业互补,创建“半小时经济圈”,带动区域就业2万多人。
串点成链,聚链成圈。眼下,贯岭镇又抓住每天平均过境1500辆车客流的商机,与泰顺县合作布局千米商贸服务圈,在沿线多家,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王婷婷 江达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