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他指导创作及收藏的版画作品,在武汉展出时吸引了众多江城市民的关注。上世纪50年代开始,武汉的工业版画在全国非常有一定的影响力,诞生了如宋恩厚先生创作的《又是一炉优质钢》、武石先生创作的《最后一根钢梁》等众多写入美术史的作品。如果你觉得版画是属于过去的一种艺术,离我们的生活很远,那你就错了!人民币上的毛,就用到了凹版画技术,使用人民币时,我们摸到的凸起的立体感,正是凹版印刷的原理使然,这也是鉴别人民币线日,知名版画家、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张炼做客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主讲《从“新兴木刻”看版画的传播与收藏》。版画艺术如何走进大众生活?讲座后,艺术家张炼接受了极目新闻记者的专访。
张炼:鲁迅选择木版画作为革命文化传播的方式是有历史渊源和背景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急剧变革,人们开始对传统如“四王”绘画遗风有所争议,转而向西方学习,艺术家到西方留学归来后希望用西方的某些艺术手法或方式来改造中国画。比如1912年刘海粟创办上海美专,1920年我们武汉成立武昌艺专,其中的课程都是以西方绘画学习、训练为主的。
那个时期,我国的木版画主要是以书籍插图的形式存在,鲁迅很早就开始收藏版画。用木版画表达革命思想,它的主题、图式的表现较为方便、直接,材料及制作成本也较低,而画油画材料更贵成本更高。相比版画的复数性带来的多张的印刷数量,油画等画种的传播度也没有版画强。另外,当时的革命宣传主要是依靠油墨印刷报纸或其他刊物,彩色的印刷品较少、成本也更高。以黑白印刷为主的方式将油画作品刊登在上面可能看不清,而木刻版画则能将所画的形象都印得很鲜明。
张炼:武汉版画的强盛,与艺术教育的发展分不开。武昌艺专1938年在四川江津办学时就有了版画创作和教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回武汉,1949年迎接新中国成立,武昌艺专的学生就用木版画的艺术形式进行思想表达,创作过《毛》等作品。此后的中原大学、中南艺专时期,也培养了众多的艺术人才。到了上世纪60年代,学校有一批十分有一定的影响力的教师,版画学科就有陈天然、蓝玉田、李毅、刘家如、程白舟、周祥禄等先生。1960年招收了第一批绘画专业的学生,他们中间产生了刘述杰、武石、戴槐江、查世铭、郭召明等版画家。当时,画种没有分得那么清楚,比如唐小禾先生也是那一届的学生,他画油画也创作版画。在计划经济时代,武钢、一冶等新中国重工业的大发展浪潮中,涌现出了一批以宋恩厚先生为代表的参与人数众多的群体版画创作者,我们称为工业版画。1977年湖北美术学院恢复招生后,版画学科又有了张广慧、候云汉先生等重要的版画艺术家。
我觉得现在是版画发展最好的时代。从各个高校版画招生人数的增加,各类美术机构及举办的版画主题展览和公教活动慢慢的变多可见一斑。只不过,在当下文化产业百花齐放的语境下,版画怎么出圈,抓住大发展的机遇,怎样走进寻常百姓家,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张炼:幼儿园、小学甚至中学都可以与艺术机构合作,开设一些版画类的手工课,特别是“双减”教育政策推行后,引入版画课程是很合时宜的,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够达到美育的教学目的。
武汉也有一些版画工坊,如汉口的五号车间,合美术馆附近的波普画廊,这些机构不定期的会举办一些版画的展览与互动活动,有兴趣的市民也可以报名参与。
张炼:版画因为印制的数量较多,一般有20-30张左右的数量,所以收藏价格相对会低于其他画种。版画收藏第一要看艺术家签名,去正规的画廊或机构购买,正常情况下不会有赝品。有一次我去国外参加版画国际会议买了很多作品,大多是二三十美元一张,是很多人可以消费得起的。当然,版画收藏也不能像人们去古玩城,抱着“捡漏”的心理,想花少量的钱买个古董,日后卖个大价钱。随着我们审美的提高,国家对美育的推广,慢慢的变多的家庭开始收藏艺术品,版画这种价格较低、对空间的装饰性也很强的画种是很好的选择。
极目新闻记者:版画的复数性带来了版画的传播度,但人们也会觉得版画想印多少张就印多少张,没有收藏一张油画或国画的那种独特性。这是不是本身就存在一种矛盾呢?
张炼:艺术家创作的油画作品,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一个普通人可以收藏的。比如毕加索的油画,在他在世的时候就很贵。他去世之后,一张油画得上千万,现在更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拍卖的记录,极为昂贵的价格,决定了这些重量级的艺术家油画作品,更多的是机构和美术馆在收藏。版画也不是大家理解的想印多少张,就印多少张,创作版画有一套极为严格的规范,每一件作品都是有版数、签名的限定或要求的,每一张都代表原作。在国外,版画界还有毁版仪式,印完之后,将版毁掉或者刻上符号,毁版之后再印的作品价值就比较低了。在国内,还没有这样的体系,但也不要紧,每一张版画都有签名和印数,保真性较强。至于人们热衷“孤品”的心理,在古玩界是比较看重的,但对于绘画艺术而言,它的意义就在于分享,如卢浮宫收藏《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版画因为它的复数性,也就很好的起到了艺术分享的作用,它们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艺术的熏陶。
张炼:打个比方来说,电影也是艺术,如果大家完全以票房来界定一部电影的艺术价值的高低,那电影艺术就做不下去了。有的电影票房很高,但放在电影史上不一定会排得很靠前,所以价格和艺术价值不是完全对应的。
有资本去投资某一种艺术,肯定是有它的价值存在的,但这不是唯一的标准。有些人收藏艺术品,会抱着“升值”的目的,但我觉得普通人收藏艺术品,更多的应该是对应自己内心的需要、喜好,由衷地去欣赏、收藏某件作品会更好。其实,很多古玩收藏者,也是因自身爱好,慢慢的成为了大家,反而是抱着“捡漏”赚钱的心理来收藏的人,更容易上当受骗。总而言之,我认为艺术收藏的出发点应该是源自于内心的热爱。
张炼,1970年9月生于湖北省沙市市,1995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博士。现为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教育部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本科审核评估专家,湖北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秘书长,中国民盟湖北艺术院秘书长,湖北美术馆理事,武汉画院特聘画家。
2011年获得第二届湖北美术节湖北优秀美术家奖。作品曾获得湖北省第八届美术作品展优秀奖、首届全国丝网版画展金奖、第七届全国铜版、石版、丝网版画作品展银奖、全国第十九届版画作品展优秀奖、第一届湖北艺术节楚天文华美术奖、湖北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铜奖、湖北第十三届美术作品展银奖等奖项,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全国版画作品展。